⑴、工程概况
本项目为中央空调工程,我公司根据业主的要求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设计。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业主使用要求,同时考虑节省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,配合室内装修的整体美观效果,该工程推荐采用多联分体式 中央空调系统,夏季制冷,冬季供暖。
⑵、设计依据
1.建设单位提供的原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要求
2.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J19-87)
3.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243-2002)
4.《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》(GBJ304-88)
5.《简明空调设计手册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)
6.《采暖空调制冷手册》(机械工业出版社)
7.《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》(GY412-1998)
8.《制冷管道安装工艺标准》(GY411-1998)
9.《紫铜、黄铜管道安装工艺标准》(GY118-1998)
⑶、设计参数
本着“客户至上,经济实用”的原则,结合业主的需求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,同时保证用户使用效果,设计参数如下:
1、室外设计气象参数
(1)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:夏季 twx=35.9℃
(2)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:夏季 twx=27.4℃
(3)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:冬季 twx=-7℃
(4)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:冬季 twx=-8.9℃⑷、设计思路
1、设计负荷计算
该工程的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,主要考虑了如下一些影响空调负荷的因素:(1)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;(2)房间的功能;(3)室内照明及人员数量;(4)地理位置及气候影响;(5)房间其他用电设备散热;
该工程先利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出房间所需制冷量。根据房间所需最大冷负荷的峰值和房间同时使用系数,决定各房间空调的制冷容量;另外,还主要考虑了空调在制冷时的各修正系数,分别为:
室内空气湿球温度能力修正;
室外空气干球温度能力修正;
风量变化率的影响能力修正;
管长、落差对能力影响的修正;
室内机容量能力修正。
最后根据修正后的冷负荷值选择空调室内机容量,确定室内机的型号。
2、空调设备的选型
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,结合实际使用需求,充分发挥各种形式产品的各自特点,使空调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达到最优化,且要尽量降低设备初投资与运行费用,并且有利于以后的日常设备管理和维修,本次设计选用多联分体式 中央空调系统,制冷剂选用R410A,通过保温冷媒管和与各室内机相连接;室内温度设定由温控系统自动控制,系统的能量调节由室外主机调节。
3、室外机的布置
(1)室外机放置在顶部平屋面处,室外机的安装原则是通风良好,便于施工安装且不影响整个建筑的美观,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在室外机外加维护结构以加强美观性。
(2)在建筑的外围看不到空调的室外机和管路,增强建筑的美感。
(3)室外机统一布置易于施工,缩短工期。
(4)室外机放置于楼顶时制冷效果好,蒸发器不容易被灰尘污染,能保证制冷效果。
4、室内机布置原则是
(1)超静音运行;
(2)不影响室内装修效果;
(3)净化空气,健康舒适,方便安装。
5、管路布置
(1)全部为暗装,在室内看不到空调的连接管,增强管路布置的美观性;
(2)冷媒管采用分散布置,依据 “就近原则”,布置时更为简单、省材料;
(3)冷凝水尽量采用就近排水原则,直接排到卫生间或室外落水管。
6、空调设计方案优势:
(1)系统稳定可靠、运行经济节能:每个室内机都对应一个独立的制冷系统,不必担心“一开全开”带来的耗电,并在非满负荷时,冷凝器将得到更好的利用,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效。相比风冷(冷)热水机,由于没有水媒介的二次冷(热)量传递,换热效率更高。
(2)设备简单、安装维修方便:机组与冷水机组相比,不用板换、水泵等贵重零部件,安装成本低;只有简单的冷媒配管系统,没有繁杂的维护工作。与水系统比较: 无需水管清洗、除垢;无需专人管理、维护。
(3)气流组织形式:结合各空调区域的使用功能、建筑特点以及业主的使用技术要求,该工程侧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,其特点能保证房间内由稳定而均匀的温度场和风速,充分发挥送风气流的冷却或加热作用,且空调室内机组及铜管可隐蔽布置于吊顶内,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。
|